黄河以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重任;与此同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数据揭示了水资源短缺这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以及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走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之路?在水利部等部委指导下,黄河流域各地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探索:
——政策导航,在“四水四定”原则指引下,完善法规、划定红线,制定标准、明确定额,以强制措施强化刚性约束。
——改革开路,用水权改革、水权交易、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生态补偿……一项项机制创新为以流域为单元优化配置水资源扫清障碍。
——科技提速,数字孪生黄河建设、Deepseek(深度求索)部署应用等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管理提质增效,让每一滴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
“四水四定”引领破解水瓶颈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各项政策为黄河流域发展锚定“四水四定”准星。
黄河保护法将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四水四定”以法条形式加以确定,赋予水资源管理最强约束力,规定黄河流域应严格执行强制性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水利领域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标准,是指在正常用水条件下,单位产品、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活所规定的合理用水量标准。用水定额超过强制性用水定额的,必须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强制性用水定额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利器。
今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新规。山西煤炭企业较多,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到30余家选煤、火力发电、钢铁等企业开展指导。山东、河南、甘肃、四川等地纷纷出台方案,落实强制用水定额管理。
用水定额只是一个缩影。各类政策引领“四水四定”新实践。
高效节水灌溉、种植产业调整成为农业发展关键词。在宁夏,农业结构朝适水耐旱方向调整,2024年较2020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
产业节水升级和节水产业发展,重塑工业发展模式。甘肃某生物技术企业的生物制品水效为3.13立方米每万元,远低于用水定额先进值;内蒙古某光电企业生产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的水效低于用水定额先进值的一半……一滴水能产生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
黄河流域实现以用水规模的近零增长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倍以上。
以“市场之手”促进水资源跨省区配置
黄河分水意义重大,事关各方。在“八七分水方案”基础上,水利部门加快完成跨行政区江河流量水量分配。2024年9月,大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获批,标志着黄河流域8条重要跨省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均已获批,为相邻省(自治区)明确可用水量奠定基础。
在科学分水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
2025年8月1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水利局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水务局成功签约,达成黄河流域第二单跨省(自治区)用水权交易。甘孜州水利局以324万元总价,分3年向阿拉善盟交易180万立方米区域水权,用于工业企业用水。交易再次凸显了市场手段在优化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2025年6月,水利部发布《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等12条路径。
改革开路,市场之手持续发力。
从黄河网进入面向全社会公开的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大厅官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交易公告、以地图形式呈现的流域各省(自治区)交易数量排名,直观展示着这个线上交易市场的活跃热度。
旅游发展企业、农业科技公司、灌区管理单位等各类市场主体在此集中亮相。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管网用户用水权等多种类型交易持续达成。目前,山西省以6502单交易量排名第一,陕西、内蒙古紧随其后。
点击“下载中心”模块,取水权交易申请表和限时竞价、协议转让等业务流程等一系列文件可随时获取。进入“政策法规”模块,水权交易规则、交易信息保密办法等相关制度在此展示。
一个繁荣有序的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正逐步成型。
新质生产力支撑水资源管理优化升级
当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遇到国产大模型DeepSeek,会如何促进每一滴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黄委已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初步实现了对相关专业数据库中海量信息快速检索、分析,在水资源调度场景中,优化了工程信息查询、监测预警、预报调用等功能。
2024年6月,正值夏粮播种关键期,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旱情发展迅速。如何科学调度骨干水库,确保各灌区能引尽引、应灌尽灌,考验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国产大模型支撑下的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应用平台运筹帷幄。管理者利用平台滚动分析旱情发展趋势、灌区用水需求,逐日配置涵闸引水指标。调算近百组水库调度方案,智能比选最优方案。
持续12天的黄河干流重点水库应急抗旱调度期间,小浪底水库共下泄水量26.5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鲁豫两省1950万亩耕地旱情。
乘着时代的东风,新质生产力在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数据采集、应用全方位升级。
虚拟智能腾飞,实体技术落地。泥沙淤积是黄河流域面临的重要难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创新水库清淤与资源利用全链条技术,融合“探测—清淤—利用—监管—评价”等关键技术,可实现对江河湖库三维地形地质结构的实时监测,并将淤积泥沙变废为宝。
“到2035年,黄河流域河道外国民经济仍将缺水133亿立方米,巨大的水资源供需缺口始终是流域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的最大挑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强坤说。
各地着力统筹流域“管”与区域“用”,建设流域、区域协同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撑体系,支撑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记者 岳虹)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水利水务网